鶴城鎮加大黨建陣地建設投入,圖為黨建文化公園。 鶴城鎮供圖
鶴城鎮位于鶴山中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下轄15條行政村、1個社區,有黨員1165名、基層黨組織114個。該鎮突出“實”“真”“強”三字訣,強基礎、補短板、樹品牌,落實基本制度、狠抓隊伍建設、規范組織生活。如今,該鎮激發了黨建新活力,打造了黨建品牌。
強基礎 突出“實”字促規范
鶴城鎮把黨建責任和基礎保障抓到實處,由鎮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親自抓黨建,帶頭落實鎮領導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在走訪摸排16條(個)村(社區)的基礎上,制定《鶴城鎮創建“三個三”基層黨建示范鎮工作方案》,明任務、定重點,掛圖作戰。
自2018年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據統計,今年鶴城鎮落實黨建工作經費738萬元,比2018年增長4.2倍,遠超經濟增長速度,為黨建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與此同時,鶴城鎮把黨員教育管理和干部培訓抓到實處,鎮委黨校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精準培訓16期,邀請江門市、鶴山市兩級鎮(街)黨校師資庫6名教師授課,分類分批實現全體黨組織書記集中輪訓和黨員全員培訓,并組織鎮政府機關黨員干部開展“干部上講臺”活動,以講促學、以學促干。
此外,鶴城鎮把非公企業黨建摸排和組織建設“雙同步”工作抓到實處,通過實地走訪、與企業負責人詳談等方式,逐一核實“兩新”組織的規模、從業人數、黨員數量及成立黨組織意愿等情況,動態更新黨建工作臺賬。據統計,目前鶴城鎮共建立“兩新”組織黨組織33個,今年新建14個,全鎮正常經營的規上企業已全部納入黨組織管理。
鶴城鎮還把村級干部隊伍建設抓到實處,今年15條行政村均實現村黨組織書記、主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三個一肩挑”,其中1人為女“頭雁”,安排6名擬新進村“兩委”的干部提前到崗鍛煉,并發揮好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村民小組黨支部規范化建設中的攻堅示范作用。
補短板
突出“真”字促提升
鶴城鎮加大投入,認真解決黨建陣地建設薄弱問題。據統計,該鎮累計投入超500萬元,對鎮委黨校、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升級改造,將黨建陣地延伸至11個村民小組。該鎮盤活舊廣播電視站及五子園,新建鎮黨群服務中心,依托鎮綜治維穩中心、鎮司法所、昆源社區等,打造“鶴城模式”一條街,為群眾提供黨務、政務、生活、公益等“一站式”多樣化服務。
在認真解決主題黨日活動單一問題方面,鶴城鎮通過制定主題黨日活動指南,創新開展線上掃碼微捐款、過“政治生日”、主題黨日進企業、“黨員之家”掛牌亮身份等主題活動。
同時,鶴城鎮認真解決基層黨組織黨建經費不會用、不敢用問題,通過制定村級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使用操作規程和村級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使用清單,免去村黨級組織不會用、不敢用黨建經費的后顧之憂。
此外,為認真解決“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記錄不規范問題,鶴城鎮在新建的“兩新”組織黨組織中先行推廣會議記錄電子化打印,起草村級“四議兩公開”參考樣式,逐步規范流程和資料記錄。
樹品牌
突出“強”字促帶動
鶴城鎮建強精品紅色教育基地,通過深挖華南樓、楊家樓紅色歷史,整合茶行街、一河兩岸風光帶等資源,打造黨建文化長廊和黨建文化公園;整合法治教育基地、美麗鄉村示范點等資源,打造家門口的黨員教育現場教學點。
鶴城鎮建強黨建促脫貧攻堅品牌,以坑尾村黨建茶園為試點,“市直機關+農村”黨組織結對共建,在脫貧攻堅中互動雙贏。目前,10多個市直機關黨支部已達成進駐茶園的意向。據統計,在黨建引領下,坑尾紅茶的銷售額從2018年的4萬元上升到今年的15萬元,已吸引部分企業主動上門洽談農旅項目。
此外,鶴城鎮做強基層治理“鶴城模式”,結合黨建網格化,總結形成“黨員中心戶”制度,全面探索建立“鎮—村—村小組—戶”四級黨建網格,著力把人民調解的“鶴城模式”打造成“楓橋經驗”的江門樣本,成效明顯。今年,鶴城鎮南洞村“黨員中心戶”帶頭入戶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解決了項目用地難題,僅用3個月就成功簽約總投資50億元的華鰲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航空新材料項目。
江門日報記者/諶磊
通訊員/郭云雁 郝小博
附件: